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真亦假时假亦真 无为有处有还无出自哪里 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

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

2024-06-25 13:3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红楼梦》,一直影响着很多人,书中很多内容,更是有很深的“玄机”。

比如这句: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

能把真假、虚实理解的这么透彻,不得不说曹雪芹非常具有佛性,因为一切的真假、虚实,全部都是一种假相。

甄士隐还在做梦,梦到进入太虚幻境,他越来越想知道,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。他也想看那块通灵宝玉,一僧一道也把那块通灵宝玉给他看了。看了以后他很想多问几句。可是一僧一道大概觉得天机不可泄露,把玉抢过来就不理他了。然后,他们走过一个大的牌坊,牌坊上刻着对联: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”这个人叫做甄士隐,他就是真的,后来要出场的所有的人物都是假的,贾政、贾宝玉、贾琏,都是假的。这个小说就在“真”、“假”两个字上做文章。

”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”这句话是太虚幻境牌匾两侧的楹联,太虚幻境是小说中描述的一个神仙聚集的地方,凡人看仙境觉得又虚又幻,可如果自己能置身于其中,又会觉得仙境又真又实。这就是曹雪芹所写的这幅楹联的第一个意思。

第二个意思则是提醒我们,当我们把某些假的事物当作真的事物来看待时,同时也就将假当成了真。这就如同很多人追求物质层面满足一样,人们拼命的把物质当作真来看待,就会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,认为后者毫无意义,可恰恰是看似无用的精神追求,才是“真”。

其实,这世间,最大的假相,就是我们这个世界。

世间基本上所有的学问都对世界进行过研究,佛教也不例外,2600多年前,佛陀开始讲法,人们根据自己听到的不同的法语,创立了不同的佛教派别,包括经部与中观等。

经部认为空间、时间速度等是非实有的。比如,有人买了一个新房子,面积200平方米,当这个房子中什么家具电器都没有,它确实有200平米的空间,而当逐渐的添置了新家具、新电器,原本的空间被占据了,那么所谓的200平米的空间也就不存在了。

诸如时间、速度等等,与空间一样,都具有相对性,都是一种假相。

另外,如果以中观观点来看,世界更是一种假相。从空性观点来看,微观与宏观世界的本质都是空性,凡夫认为山河大地不可能不存在,但这只是凡夫的见解,是眼耳鼻舌身意所得出的结论。

实际上,世界的生成和灭亡都要有条件,也要有条件的聚合,如果其中的一种元素灭失了,世界也就不存在了,既然是一种因缘之法,那它必然是空性,这就是所谓的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。

所以,世界是不存在的,是一种假相,《金刚经》中更是称世界就是一个“名”,是“一合相”。

如果能把这个世界看明白,那还有什么是我们看不明白的呢?尤其是佛教中经部、中观对于事物的看法,给我们的启示、教育就是不要执着,人们所普通理解的“真”不一定就是“真”,人们普遍认为的“实有”,本质上却是“空”,凡夫的心太“片面”,导致了我们的眼界太“狭窄”。

当我们明白了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的本质,就会把很多事看的很透、很淡,活的也会更自在。

红尘滚滚事非非,人人都是过路客。出生到死不过百,终究都是土馒头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